随着我国“互联网+机构编制”试点深入推进,通过数据深度融合,分析和掌握政府部门职能职责执行情况,继而对机构编制调整进行系统分析,正逐步使机构编制“用数据说话”,让群众更满意。
11日在贵阳召开的大数据与政府治理创新研讨会上,中央编办副主任何建中说,近年来各级机构编制部门逐步加强对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积极推进“互联网+行政审批”“互联网+公共服务”,借助大数据探索工作的转型升级,“互联网+机构编制”试点收效显著。
何建中表示,目前全国15个开展“互联网+机构编制”的市(县)试点,如贵州铜仁的“云上编制”、贵州贵阳的“筑云编制”等,在不增加编制、人员、设备、经费,甚至进一步减编、减人、减投入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了地方机构的互联网化水平,试点经验将逐步在各地推开。
据了解,“互联网+机构编制”依托中央编办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管理中心电子政务云平台,以各地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数据为核心,建立起职能职责执行系统、权责清单查询系统、机构编制监测系统、机构检索系统和移动办公系统等,在大数据与政府治理融合上开辟了新路径。
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委员兼研究生院院长杨文明说,提高生产力和国家综合实力是我国开展机构编制和政府治理创新的中心任务。这就需要政府管理和机构编制工作借助大数据手段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
“大数据对政府的治理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何建中说,中央编办未来还将大力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格局,解决“我的网就是我的网,别的部门要用就是进不来”等老大难问题。